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亲自带领陈国、蔡国、虢国、卫国等诸侯国联军与周军共同讨伐郑国,这场战役史称“繻葛之战”。在这场决定命运的冲突中,周桓王不幸被箭射中,联军遭遇惨败,周朝的威信因此大幅受损,昔日的辉煌瞬间变得黯淡无光。
“繻葛之战”不仅仅是一场战争,它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折。自此以后,诸侯国的叛乱成为了一种常态。分封制度在维持了近四百年的周王朝统治后,渐渐显现出其潜藏的危机。从这场战役开始,原本号称“江山永固”的周朝,逐渐走向衰败的边缘,最终走向灭亡。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伴随着“七国之乱”的爆发,分封制度的弊端开始显现,刘邦的子孙们终于意识到分封制带来的恶果。自高祖刘邦开始分封,距离这一混乱的局面还不到五十年。这段历史的反思,在几千年的争论中,经历了多次验证,而历史的代价也无数次警示后人,分封制潜藏的危险。
展开剩余81%有人认为分封制并非全然不好,甚至有学者指出,如果秦朝采用分封制,或许秦末的农民起义就不会蔓延。但更有人指出,历史已经证明,分封制最终会导致政权崩溃,尽管周朝在四百年后才迎来反叛,但它的崩溃是历史必然的结果,无法否认。而且,即使周朝维持了四百年才出现反叛,五十年后的西汉却面临了更为剧烈的内乱,这些事实证明了分封制的内在危机。
分封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天子通过将土地和权力分配给各路诸侯来确保地方治理的方式。受封的对象包括王室宗亲、功臣、前朝遗贵以及归附的部落首领。然而,周朝的分封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点,那就是它所分封的大多数土地,并非周天子本有。换句话说,周天子实际上是在使用他国的土地来换取自己的权力,许多诸侯的封地更像是“空头支票”,并不能立即兑现,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控制。
史书记载,在商朝时期,天下拥有上千个方国或部落联盟,而周武王在建立西周时,仅分封了108个诸侯国。西周建立后的两百年里,周天子和诸侯国在扩张中并肩作战,彼此利益相符,没有出现内部的严重冲突。然而,随着周厉王时期扩张步伐的放缓,内部分裂的矛盾逐渐浮现。诸侯国开始互相吞并,争夺彼此的土地和资源。这一时期,尽管周天子名义上拥有天下的土地,但《周礼》所赋予天子的权威却被诸侯的贪欲逐渐蚕食。
周天子未能有效制止诸侯的争斗,尽管他没有直接成为目标,天子的威望已经大幅下降。进入春秋时代后,随着周平王东迁,郑庄公通过威逼迫使周平王与自己交换质子,成功让天子的地位与诸侯平起平坐。此举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诸侯争霸的局面开始展开,周天子逐渐沦为历史的绊脚石。
这些历史发展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周朝分封制度之所以在四百年后才显现出恶果,正是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政治环境所造成的。在这段时期,周王朝与诸侯国经历了二百年的共同“创业”,诸侯们在完成扩张的任务后,逐步开始反叛,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周天子身上。
对于西周来说,分封制度初期是依赖外部资源来填补内部需求,且由于当时自然条件的限制,这一过程延续了两百多年。然而,西汉的分封并不再有拓展边疆的任务,资源的分配逐渐变成了对朝廷的压榨。许多诸侯国凭借掌控天然资源,比如齐国的盐、吴国的铜矿,形成了相当强大的财力,使得他们能够有足够的力量挑战中央政权。正是这种资源垄断,使得诸侯国与朝廷之间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关系,而非合作共赢的局面。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汉景帝曾说过一句话:“当年先皇怎么就没封一两个诸侯到边境,这会儿朝廷倒成了他们的看门人。”这句话揭示了西汉分封的另一个弊端:诸侯国本应成为朝廷的屏障,然而最终却变成了威胁朝廷的毒瘤。汉文帝时期,济北王刘兴居就曾勾结匈奴谋反,吴楚七国之乱时,赵王刘遂也再次与匈奴勾结。这些事例表明,西汉的分封制走向了彻底的失败。
通过这些历史教训可以得出结论,任何基于宗法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分封制度,终究是站不住脚的。虽然它在特定历史时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终究因为利益的冲突而导致崩盘。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分封制度不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只有中央集权体制,才能在更大范围内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那么,分封制度为什么会出现,而最终败给中央集权呢?实际上,分封并非周武王的随意决定,而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做出的理智选择。周武王推翻殷商建立周朝后,面对尚未征服的众多部落,他选择了分封制,以发挥各部落的力量。分封制的本质,实际上是部落联盟的“升级版”,而非完全独立的体系。
即便如此,周武王在有生之年依然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使命,这一责任最终落到了周公肩上。周公完善了分封制,创立了宗法制、井田制和礼乐制,形成了《周礼》体系。这些制度的实施,确保了诸侯国的能量得以有效调动,使得周王朝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农业发展需求的提升,分封制开始逐渐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桎梏。
例如,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分封制可以维持一定的秩序,但随着农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复杂化,条块分割的诸侯国无法完成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工程、交通网络等。这些任务只有在中央集权的统一领导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奴隶制庄园模式作为分封制下的产物,适应了早期的农耕社会,但在社会发展的后期,无法满足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最终必然走向衰败。
因此,周朝虽能在初期维持较长的统治,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分封制的弊端愈发显现,最终导致周朝的灭亡。而西汉则在短短几十年内,因分封制所带来的矛盾与纷争,迅速走向衰落。
发布于:天津市汇融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