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格力、美的相继开启新冷冻年度开盘会,空调行业再度迎来新品发布潮。然而经销商们发现,所谓“新品”多数仅是外观微调、型号变更,价格却较前都有所上调。这一现象引发行业热议:究竟是价格血战之后的价值回归?还是厂商借涨价之名倒逼商家开盘打款?
多数空调新品"换个马甲"开盘涨价
在今年的空调开盘季,经销商们发现部分产品外观仅有细微调整,核心配置基本保持不变,但型号编码全部更新,价格普遍上调。某品牌区域代理商透露:“所谓的新机型其实早已上市,今年只是变换了外观设计和产品代码,建议零售价就提高了300元。”
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厂家技术部门人士坦言,在压缩机、换热器等核心部件技术未突破的情况下,真正的产品迭代周期需要2-3年。但为了维持每年开盘的“新品”噱头,只能在外观设计、型号编码上做文章。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部分品牌将原有机型直接停产,迫使渠道商不得不接受“升级版”的涨价现实。
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这种策略具有双重目的:一方面规避了直接涨价引发的消费者抵触,另一方面通过型号更新切断了比价基础。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同匹数空调的搜索流量在新品上市后,历史机型的价格对比数据会自动失效,这为价格重塑创造了条件。
是价格战后的价值回归还是营销套路?
不可否认,当前的价格调整存在一定的市场合理性。618期间,1.5匹主流变频空调的最低成交价曾下探至1300元左右,杂牌空调价格甚至接近千元,这样的低价销售基本是在亏本冲量。因此当前价格适当回调,可以视为对极端价格战的修正。
但也有商家认为这是厂家精心设计的开盘游戏。空调行业特有的“淡季打款”模式,决定了每年7-9月的开盘季直接关系厂家全年现金流。业内人士透露:“所谓的'新品高价'其实是预留了后续促销空间,开盘时要求经销商按建议零售价的折扣打款,到销售旺季再通过'限时优惠'降到实际目标价位。”这种定价策略既锁定了渠道资金,又为终端营销留足了操作余地。
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停产旧型号配合新品涨价,厂家成功实现了库存价值重估。某省级代理商无奈表示:“现在仓库里的旧机型突然变成了'稀缺资源',厂家暗示后续服务支持会向新品倾斜,逼着我们加快旧机变现转投新品。”这种策略性停产不仅消化了渠道库存,更重构了价格体系,为新一轮市场竞争储备了弹药。
“家电人”认为空调行业这场“换马甲”涨价大戏,表面看是价格战后的价值回调,实则暗含厂商对渠道控制、价格体系重建的多重谋略。在技术创新遭遇瓶颈的当下,厂家通过型号更新维持产品新鲜度虽属无奈之举,但过度依赖价格游戏可能透支行业信誉。空调企业更应思考如何跳出“开盘套路”,构建真正的产品竞争力。毕竟在消费者日益理性的市场环境中,任何没有实质升级的“新品”终究难逃市场检验。
汇融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